近年来,中部省份河南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持续加码,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自2018年到2020年,该省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圆满收官,已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
推动快递包装废弃物污染防治、塑料制品质量监督专项执法、危险废物三年专项行动等,全面营造高压严管态势。6月2日,合川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何华在2021年合川区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上称,该区已全面完成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设定的21项约束性指标。
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协同高效的固体废物综合低碳管理体系。在能力保障方面,依托合川区现有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固体废物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122.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35%,湿地保护率达57.56%,人均公园绿化地面积达14.35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推进矿山绿色开采和生态修复,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全面提升。2020年,合川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7天,首次突破300天,较2017年增加55天。
接下来,该区将围绕工业、农业、生活、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公众参与等六大方面,重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提出代为修复制垫付制和追缴制推进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治理146.23公顷,创建绿色矿山27个,其中,冀东水泥和台泥水泥矿山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矿山。据新华社电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联合国4日宣布启动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破坏和污染加剧的三重环境威胁
做好有关工作,不仅能保护地球资源,而且到2030年,这场变革将创造千百万新的就业机会,每年产生超过7万亿美元的回报并帮助消除贫困和饥饿。砍伐森林、污染河流和海洋、开垦草原导致自然资源正在消失殆尽。古特雷斯说,自然界的退化正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水和资源。他说,未来十年是避免气候灾难、扭转致命污染浪潮、终结物种灭绝的最后机会。
我们正在破坏支撑我们社会的生态系统。古特雷斯说,通过恢复生态系统,可以推动一场变革,这将有助于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行动计划在线启动仪式上发表视频讲话说,地球正迅速接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据新华社电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联合国4日宣布启动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破坏和污染加剧的三重环境威胁。古特雷斯将这个行动计划称为全球行动的号角。但他同时表示,地球是有恢复能力的,我们仍然有时间扭转自己造成的破坏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做出庄重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也成为重要内容。6月4日消息,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消息,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而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都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做出庄重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也成为重要内容。6月4日消息,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消息,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而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都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
王金南表示,各国的碳中和技术路线都差不多,归纳起来就是终端用户的电气化,如民用、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户更多使用电能。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这里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集中发电光伏电站群,总装机量为9000多兆瓦,年均发电量达96亿千瓦时。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青海省能耗累计下降24.6%,超额完成10%的目标任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华说,共和县在沙漠上种太阳,一方面,戈壁荒漠和高海拔的超长日照,为光伏发电带来了良好条件。大力实施光伏扶贫、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等项目,设置林草、森林、湿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14.5万个,农牧民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中既做了贡献又获得稳定收益,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共赢。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说,近年来,青海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绿色转型,成效明显。青海将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用实际行动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6月5日在青海西宁市举办。气候竞争力的标志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发展绿色金融,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激发绿色低碳的新动能。另一方面,铺设光伏面板可使风速下降50%、土地水分蒸发减少30%,有效增加草地的涵水量、促进植被恢复、改善区域气候。
据统计,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590亿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着力推进风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布局,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遏制高碳高排放的旧动能。电从哪里来?通过风能、光伏发电等,实现高比例的零碳可再生能源。黄润秋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将彻底改变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从一味利用、征服和改造自然向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转变。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部分地区在推进绿色发展上出现了摇摆,对碳达峰碳中和存在模糊认识,有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拉动GDP的冲动。
按照每吨碳社会成本50美元计算,造成的损失高达2.95万亿美元。面对问题和挑战,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更好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倒逼作用。
同时,由生态改造衍生出来的牧羊项目,种太阳种草、发电养羊两不误,提高了当地牧民的收入。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9成,全国领先。
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自然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技术创新、能源利用、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科技助力下,加速技术与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将促进环境保护与改善。
黄润秋说,将推动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活动现场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青海有丰富的水、光、风等清洁能源和生态资源入选的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分别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决策的我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研究,面向未来的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创建,黄金航道开发与河流生态保护协同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路径优化关键技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方法与应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发现食用蔬菜和作物吸收微塑料的通道与机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分区协同防控关键技术,新冠病毒气溶胶采集与监测研究。
6月5日,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生态环境部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担任首届主席。
2020年度入选的进展内容涉及碳达峰和碳中和、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绿色GEP核算方法、新冠病毒监测等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在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鼓励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据了解,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由两院院士和联合体成员单位推荐,由15位院士专家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开展此项评选。
该联合体是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由环境、生态、气象、地理、农、林、土壤、地质、海洋、水利、可再生能源11家全国学会,生态环境领域知名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协同创新组织,于2018年成立全市所有燃煤电厂严格落实以热定电。